「言語道斷」與「心行處滅」這兩句話真實的含義為何? @ …
日語口譯證照至於「心行處滅」這一句話,簡單的說就是老子所說 翻譯「無為」兩字,古德在經書中有云:「以人心所做作的事就是有為法」,有為法 翻譯事就是以「人的觀念」在做作各種事務,若是人為 翻譯事固然就不
絕妙說法—法華經講要 207
「一切語言道斷」即是不可思不可議,《瓔珞經》卷下云:「一切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《仁王經》卷中亦云:「心行處滅,言語道斷,同真際,等法性。」都是說明諸法空相,實已無法利用語言,文字,思想等的符號來表達了,
淨空法師:修行的秘訣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--臺灣學佛網
我們往下看,下面念老注子說,「當知此之一件大事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法藏果覺,實非語言之所能宣,亦非眾生生滅心,思量分別 之所能及。」這句句話都是真的。如來出世這件大事,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沒有別的事情,用的方法是身行言教。
佛法八萬四千法門,處處都是門_淨空法師法語(二十三)
2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,處處都是門,門門都能入。佛法妙在哪裡?只要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你就能證得一切法。什麼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?沒有言語,言說道斷;心裡不打妄想,不起一念分別執著,心行處滅。
天臺心鑰—教觀綱宗貫註 213
」(3)《仁王般若經》卷上的「心行處滅,言語道斷,同真際,等法性。 」(4)《摩訶止觀》卷五上亦有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故名不可思議境。 」 由以上四種佛經祖論所說的言語道斷,可知都是指的只能用心會,不能以言表的意思。
言語道斷
言語道斷 梵語 sarva-vāda-caryoccheda。讚歎真理深妙不可說之用語。又作語言道斷,言語道過,名言道斷。常與「心行處滅」一語連用。 六十華嚴經卷五(大九‧四二四下):「遠離取相真實觀,得自在力決定見,言語道斷行處滅。
達摩祖師開示錄(lenyan.688.idv.tw)
故經云: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見聞覺知,本自圓寂。 乃至瞋喜痛癢何異木人,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。 故經云:惡業即得苦報,善業即有善報,不但瞋墮地獄,喜即生天。
好心情工作室
瓔珞經云: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」 應是:「言語道,斷;心行處,滅!」 意即:言語解道當斷;心念行處須滅。 前句意同老子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 所以,釋迦牟尼囑咐摩訶迦葉尊者: 「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 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。
X26n0574_001 般若心經註解 第1卷
[0956b12] 既無我則萬法皆無復歸於空便得返本還元也 佛家喚作萬法歸一 道家喚作復命歸根 儒家喚作復遂元初天理到這裡言語道斷心行 處滅若動念即乖張安排即不是所以 川老云 退後退後看看頑石動也 理會得麼 咄 休 得胡走動著三十棒。
言語道斷造句_用”言語道斷”造句
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才是真諦。 所謂言語道斷,心行路絕。 ”,經云:“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 所謂言語道斷,思維路絕。 魯迅用“言語道斷”表示悲憤無言。 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。 《瓔珞經》:“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 〔2〕言語道斷佛家語。 言語道斷,不可宣說。